意昂(中国)官方平台 > 酒店房间 > 会议套房

意昂3招商文化特派员在行动|为街巷里弄添些“文化味”

发布时间:2024-09-23 19:58:02    次浏览

  “景观花盆采用什么材质既实用又好看?”“背景画可以用《富春山居图》或是《千里江山图》部分点缀。”“晓霞弄的石阶和古井是不是可以再’挖挖’?”……中秋节刚过,杭州上城区街道十五奎巷社区会议室里,一场场头脑风暴便接连“上演”。

  现场,街道、社区负责人和施工方商讨着二十三坊巷片区改造项目的设计施工方案。来自上城区文广旅体局的“外援”老潘也和大家一起,为方案中的文化韵味提升推进出谋划策。

  老潘名叫潘守卫,是杭州市上城区文广旅体局四级调研员,也是派驻街道的文化特派员。今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一时间,一批文化工作者走进了基层。老潘便是其一。

  6月,老潘首次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来到了二十三坊巷。对于这里,他丝毫不陌生。

  曾担任2017年至2021年五届南宋文化节总策划和总导演的老潘,对于二十三坊巷等杭州老城区的历史文化如数家珍。

  这几年,老潘几乎踏遍了这片坊巷中的每一个角落。“青砖墙、石库门再加上蜿蜒交错的街巷里弄,位于上城区街道的二十三坊巷片区可以说是杭州最具市井风貌的街区之一。”老潘说,虽然这里有一份独有的烟火气,但却面临着部分建筑、设施老化的问题。

  文化工作者如何参与“老旧改”工作?在老潘看来,就是要找好烟火气和文化味的平衡点。说起来简单,但真干起来却不容易,即便是对于有着近二十年文化工作经历的老潘来说亦是如此。

  “怎么办?只能做好功课。”接到任务后,老潘一头扎进了书堆里意昂3招商,将二十三坊巷的老故事挖了个遍。从北向南自鼓楼至万松岭,从隋唐至今天,1400多年的文化在“御街二十三坊”层层叠压。从当年的帝王将相,到今日的市井百姓,钱塘繁华从未间断。老潘细数着心中的那些历史故事,在典籍的印证下,一部两万五千字的“二十三坊巷史料”整理稿最终出炉。

  再以二十三坊巷中的晓霞弄来说,因清代文人吴敬湘诗句“晓霞举处已轩轩,不厌登临笑语喧。楼阁矗天山拥寺,百年香火达晨昏”而得名的晓霞弄,虽然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但也太过原生态。

  “这里的老石阶和老护栏都有一笔文化财产,我们在修缮改造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修旧如旧,把徽派建筑的风格把控好,再要考虑的就是突出文化特色。”除了翻书,老潘来来把弄堂走了个遍,“老弄堂里的凌霄花开得很美,我们就考虑以凌霄为主,延伸出更多景观和小品,争取让大家再看到‘晓霞晨曦’的景致。”

  自从有了新身份,老潘的时间就总是不够用。一周两次的项目推进会加上实地踩点,还有今年街道宋韵瓦肆文化节的策划,本身单位的工作也不能耽搁……经常一个地方的椅子还没坐热,他就得赶到下一个点去。

  “我还在整理关于二十三坊巷的老故事。”虽然手上的活儿还没停歇,但聊起文化来老潘滔滔不绝,“即便是住在这里三四十年的老杭州人都不一定知道,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口井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我想把这些故事都整理成册,让更多人知道二十三坊巷的文化故事。”

  文化特派员制度是浙江在全国首创的一项制度创新,是践行“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新实践探索。如今,“老潘”们的故事,还在浙江各地生动地谱写着。

  杭州上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4月以来,上城区深挖区域文化底蕴,一体化推进文化与文艺、文创、文体、文物融合,接下来上城区将进一步做好“文化+”文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用好原有资源、平台、载体,推动社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激活文化生命力,同时派出单位也要当好“后援团”,让文化特派员开展工作更有底气。(郭扬、李佳、夏衍)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中秋节前后正是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赏期,加之两次台风和超级月亮的“加持”,今年的钱塘江大潮甚为壮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夜晚潮水汹涌,务必做好秩序维护!”9月20日凌晨2时,西湖景区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观潮保障工作指令后,迅速派出6名队员前往责任段进行秩序维护工作。…

  杭州即将迎来亚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在后亚运时代,亚运“遗产”如何造福于民?近日,杭州一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发帖,称杭州亚运会结束后留下的体育场馆应更好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开放并充分利用起来。针对群众反映的情况,相关部门予以回应。 网友留言。…


本文由:意昂体育度假酒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