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6 15:53:16    次浏览
近年来,景洪市立足国际旅游康养目的地、辐射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核心区、泛亚通道枢纽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各民族“三交
”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创新打造“融”的平台载体,大力推进旅游促“三交”计划落地见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实现全面拓展,互嵌式社会
结构和社区环境构建日趋成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以旅促“融”的实践载体更加多元化。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了以传统景区、少数民族村寨游、民族节意昂平台庆活动、文创精品街区(园)、生态文化研学等
为主题的旅游促“三交”载体,推动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发展的渠道更加多元、畅通、便捷、高效,每年带动30万以上的各类群体到景洪市旅居、创业、就业、
经商、务工,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促“三交”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成为景洪市发展新常态。
旅游促“三交”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加凸显。立足景洪市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针对不同的群体,提供
多样化的优质文旅产品,畅通和丰富“三交”的渠道、途径,为国内外各类群体在景洪大流动、大融居和民族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广的空间载体及开放包容的社会
环境,并加大实践创新力度,增进了各族群众间的了解和情感,凝聚了保持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和谐稳定的向心力。同时,通过抓实旅游促“三交”计划落地,全
面激活了内循环市场潜力,充分释放了消费潜能,景洪市文旅产业强势复苏,拉动经济联动发展效益明显。2023年,景洪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995.7万人次、增长
39.7%,恢复到2019年的186.2%;旅游总收入785.41亿元、增长73.1%,恢复到2019年的1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亿元、
增长5.3%。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3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农文旅融合促乡村“富口袋”“富脑袋”双赢。通过创新打造以“民”为主体的旅游促“三交”实践载体,各族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端稳了“旅游
碗”,吃上了“旅游饭”,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明显,实现了“富口袋”的目标。如,2023年曼远村、曼景罕村、巴朵村等旅游村寨村民年人均增收最高的达到1万
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到20元以上,最高的达到4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有效地促进了乡风文明转变,基层组织的自治能力得到
了全面锻炼。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朵村,通过开通热带雨林徒步游,旅游促“三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村民通过担任丛林向导,不仅大幅提
高了收入水平,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运用能力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村民不良的生活习惯得到全面改观,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育村民积
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有了质的提升,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显著增强。
以旅游促融通及区域辐射带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搭建以“文旅”为主导的区域流互动平台,发挥好澜湄流域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吸引国内外
企业到景洪投资兴业的同时,积极为州内外企业与南亚、东南亚各国间文化、边贸、旅游、教育、卫生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及提供合作平台,提高了
区域协同发展的水平和影响力。2023年同周边国家地区互访20批133人次,互派师生2批88人次,与泰国清莱市签署友城意向书,实现了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的